這幾天,又傳出京東科技 IPO 的新動態。
有消息稱,京東旗下金融科技部門京東科技,目標是最快在年底獲得監管機構的批準,在香港 IPO 上市。知情人士稱,具體到 IPO 規模,可能會低于此前的 20 億美元目標。
但,一直走在 " 去金融化 " 路上的京東科技,主營業務卻還在金融板塊。所以能否依賴在云計算這片紅海中廝殺的京東云,講好數智供應鏈的故事,來作為上市的賣點,仍是一個未知數。
三次 " 改頭換面 "
" 金融野心 " 不死
IPO,似乎成了 " 京東科技時代 " 需要完成的使命。
從 2013 的京東金融到 2018 的京東數科,從 2018 的京東數科到 2021 的京東科技,三個時代,三次 " 改頭換面 "。
有個現象,相比于京東數科、京東科技,圈子里很多人還是習慣叫京東金融。
一來這個名字來自互聯網金融大爆發的元年,BATJ 等巨頭紛紛下水,攻城掠地," 金融 " 第一次讓企業和大眾如此興奮。二是背靠京東集團的電商優勢,以數字場景為切入口,先后上線了京保貝、京小貸和京東白條,甚至還有個涉足 P2P 的野心。
尤其是 " 白條 ",比眾所周知的 " 花唄 " 要早一年多誕生,市場需求遠超預期,這讓京東金融在互聯網消費金融領域率先站穩了腳跟。這一時期,用時任京東金融 CEO 陳生強的話來說,是 " 用科技自營金融業務 " 的 1.0 時代。
到 2015 年,在各大巨頭紛紛踏足消費金融領域時,京東金融又開啟了與銀行、保險、證券、基金等各類金融機構的深度合作,走進 " 用科技服務金融機構 " 的 2.0 時代。
而與百度、騰訊、阿里等入局 P2P 不同,京東金融旗下的 " 和豐網貸 "" 京東旭航 " 完全是自己的 " 親兒子 ",上架到 APP,并積極為其備案。
所以有人說," 京東金融時代 " 是京東玩金融 " 最肆無忌憚 " 的時代。
但隨著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到來,去金融化趨勢愈發明顯,一夜之間 " 金融 " 都變成了 " 數科 "。
京東金融也不得不把業務重心轉向了 TO B,開啟 " 去金融化 " 的姿態。
具體來講,就是京東金融由賺用戶(C 端)的錢,逐步轉為從企業端(B 端)賺錢,幫金融機構運營業務,轉變為服務型公司。這也是京東金融由互聯網金融向互聯網金融科技的邁進。
2018 年 9 月,京東金融的掌門人陳生強宣布將其更名為 " 京東數科 "。
對此,陳生強表示," 京東金融更名京東數字科技,并非放棄金融業務,而是公司業務范圍早已超出金融行業本身,所以需要一個新定位和品牌來詮釋公司變化。"
但," 去金融化 " 的京東數科依舊脫離不了金融的影子,甚至 " 京東金融時代 " 那個 "P2P 的野心 " 還沒有死。
其實關于 P2P 網貸,京東數科一直都不想錯過良機,雖然此時已經是 " 雷潮 "。
于是,除了 " 和豐網貸 "" 京東旭航 ",2019 年京東數科入住了易利貸,并繼續在網貸備案牌照上繼續 " 搶灘 "。
不得不說," 京東數科時代 " 真的是京東科技的高光時刻。
在跨入 2019 年的第一個月份,京東數科就交了一份卓越的成績單:2018 年實現全年盈利。
這也讓螞蟻金服視其為強有力的競爭對手,并與其展開了對決的態勢。業內認為兩者必有一戰。
一路高歌猛進,2020 年 9 月,京東數科迎來了重要的日子。其在上交所申請科創板上市并獲受理,計劃募集 203.67 億元人民幣,估值高達 2000 億元。
不過,好景不長,后來由于國內監管政策變化,2021 年 4 月撤回上市申請。
此時,金融科技領域多項政策落地,監管進一步趨嚴,那個 " 草莽金融 " 時代已然要落幕了,螞蟻金服更名成螞蟻科技。
作為第三次 " 改頭換面 " 的 " 京東科技 " 應運而生。
2021 年初,京東集團宣布將云與 AI 業務與京東數科整合后,正式成立京東科技。
" 京東云 " 唱主角
沒了金融的折騰,京東科技的使命是要完成上市夢,而京東云則是這個時代的主角。
而這時候的對手也沒閑著。
11 月 14 日,根據魚躍醫療公告,重慶螞蟻消金的注冊資本金將由原來的 80 億元增至 185 億元,這是螞蟻金服落實整改的重要一步;11 月 18 日,360 數科擬申請在港 IPO 的消息傳出,預計于 11 月 29 日開始交易。
上次沖刺科創板折戟,那么這次以 " 科技 " 的名義上市,京東科技能講出多少 " 科技 " 故事呢?
我們來看唱主角的京東云。
直到 2016 年,京東云才正式成立。橫向比較來看,京東科技入局這一賽道,實在太晚。
根據 Canalys 發布的《2021 年中國云計算市場報告》顯示,國內云計算市場份額占比情況分別是,阿里云 37%、華為云 18%、騰訊云 16% 和百度智能云 9%。80% 的市場份額已經被占領。而華為云成立于 2005 年,阿里云成立于 2009 年,騰訊云成立于 2010 年。
而且自成立后,京東云只是在為京東本身的電商、金融等業務服務,真正轉型至產業數字化這一定位,還是在去年年初合并至京東科技后。
不過,意圖彎道超車的京東云,瞄準了混合云賽道。據國際咨詢機構 Gartner 發布的《中國混合云運營的三個重要經驗》報告顯示,國內混合云市場三年時間內至少還有近 30% 的市場空間。
京東云的打法是,利用京東生態自身的優勢,主打供應鏈方面的數字化,通過細分場景,京東云深入各個產業場景,推出相對應的混合云平臺。在 2022 京東云城市峰會上,京東云發布了數智供應鏈全面落地十大產業場景,將觸角深入到交通物流、數智能源、數智零售、汽車服務、央國企、數智金融等產業場景中。
京東云的野心也不小。在 2021 京東云峰會上,京東集團副總裁、京東科技京東云事業群總裁高禮強表示,京東云要在三年內力爭做成最強的產業云、最低碳的云、最開放的云和最增值的云。
真正的成效如何,尚不可知。但群狼環伺,壓力可想而知。
京東科技 IPO,真的準備好了嗎?
來源:ZAKER